今年六月,我在此曾寫過一篇《心靈環保,地球未必就會好》的文章,講論只有善意與簡樸生活是不足以解決環境問題。本月12日,一則新聞報導更凸顯出,只有仁慈與環保的善意卻無正確知識,我們可能會「好心做壞事。」根據這篇報導,某慈善團體捐贈舊家電給弱勢家庭,造成這些家庭電費增加,生活更形拮据。發生這種問題,顯示該慈善團體和受助的弱勢家庭環保知識不足,而相關機構(台電、能源局和環保署)在節電的宣導上仍有盲點。
雖然舊家電比新家電更耗能是環保常識,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或經常留意這事。經濟部能源局曾贊助科學網站「泛科學」發表一系列的能源知識文章,並於去年11月在該網站刊登文章《惜物是美德,但老舊電器撐著用不是──節電雲林篇》,專門討論舊家電不環保的問題。但是,由於缺乏配套,這些訊息並未傳達慈善團體與很可能不瞭解這問題的弱勢家庭。台灣的環保教育及節能宣導行之有年,這些訊息仍無法傳達部分最需要知道的民眾,這是值得檢討的。
其實,這則新聞給我們的教訓,不僅是「使用舊家電未必是環保」,還包括「捐贈要符合受贈者的需要」。如果一個家庭裡的冰箱已用了十五年,那麼送給他們一台用了八年的冰箱或許是正確的。如果一個家庭原本沒有電視,那麼送給他們一台新電視(無論有多麼省電)便可能是多餘的(因為他們可能沒時間看),甚至有害(因為他們要付更多電費)。
比較有爭議的一個問題是:既然舊家電比新家電耗能,那麼我們是否該汰換自己家中的舊家電呢?在發表於泛科學的上述文章裡,似乎暗示應該如此;一些媒體文章更明確勸籲「冰箱、冷氣用8年就該換,新電器四年省下的電費,就可幫你回本。」[1] 這回本年數的說法其實不一定對,因為回本的時間不單取決於電器的效率,還得依電價及電器的售價而定。欲知詳情,請看我下一篇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