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從性別重置手術的後果再談免術換證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在2019年刊登了一篇文章Reduction in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utilization among transgender individuals after gender-affirming surgeries: A total population study。文中指出性別不安的跨性別者可以經由性別重置手術(變性手術)而改善身心健康。這篇文章後來飽受批評,期刊主編在徵詢統計學家意見後也要求作者改變統計方法,修正論文。[1]

  其後有四位專家聯名撰文指出上述論文諸多方法上的瑕疵,[2] 原作者們在修正論文後,新的結論顯示無論是荷爾蒙療法或性別重置手術,都無法降低跨性別者尋求精神健康服務的需求。這四位專家更引用一項他們認為方法上最為嚴謹的長期研究指出,荷爾蒙治療和手術不僅無益,而且有害:經手術重置性別者的自殺死亡率是一般人的 19 倍,他們的各種死因合計死亡率和精神病住院率均約一般人的 倍。該四位專家因此認為,那些「手術可以讓跨性別者更幸福」的宣稱是不道德的,只是跟著由瑕疵科學支撐的政治運動(political activism)隨風起舞。

  上述論文及文章均未討論免術換證的問題。但既然無證據顯示性別重置手術能使跨性別者更幸福,甚至有證據顯示有害,那麼我們便不應鼓勵或要求跨性別者接受性別重置手術。也因此,台灣目前的「先手術,後換證」法例大概只能有三個修正途徑:

(一)    免術換證,但此方面爭議仍多,不宜貿然推行。

(二)    容許跨性別者於身分證上加註「心理性別」,並由各有關單位(例如體育署、國防部)再行研商決定「心理性別」的適用情況。

(三)    不開放換證,也不開放加註「心理性別」,但提供跨性別者更好的心理諮商和精神健康服務。

無論採取那一途徑,決策過程中我們都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據,以評估它們對跨性別者的助益,及如何控制有關的社會風險與成本。


[1] 原文見doi: 10.1176/appi.ajp.2019.19010080,更正聲明見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doi/epdf/10.1176/appi.ajp.2020.1778correction

[2] 此文章發表日期不詳,但應在2020年八月至2023年二月之間。文章的網址是https://personandidentity.com/correction-transgender-surgery-provides-no-mental-health-benefi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聖母將一切默存於心,若瑟呢?

  路加福音第二章記載,當瑪利亞和若瑟在聖殿裡找到失散三天的耶穌時,「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但是,他們不明白祂對他們所說的話……祂的母親把一切默存在心中。」(路二: 49-51 )奇怪的是,路加並未記載若瑟的反應。難道是若瑟當場暴跳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