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澳門天主教文化遺產之旅(八):聖味基墳場與聖彌額爾小堂

  從望德堂往東北方向走約五分鐘,就可到達俗稱舊西洋墳場的另一古蹟「聖味基墳場」(廣東人稱墓園作墳場)。它雖然並未列入世界遺產,但也有近170年的歷史(建於1853年)。記得我年輕時(1980年以前),平時到這裡的人不多。但據聞它現在已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有人來觀賞西洋風格的墳墓,有人來研究澳葡先賢,有人來感受天主教的喪葬文化。甚至有大陸旅行團將此處列入遊覽項目之一,據說還深獲知識份子團友的喜愛(見澳門文獻信息學會網站,http://macau-mdis.org/art_show.php?id=23)。
  其實,墳場不僅可作為一個觀光景點,更是一個生命教育與心靈洗滌的場所。香港明愛聖若瑟中學的老師便曾經帶學生到香港跑馬地的聖彌額爾墳場考察,進行生命教育。台灣實踐大學的李清志教授曾提議與其去看跨年煙火,不如去墓園散步。他寫道(文刊於20131229日聯合報):
我常常在大年初一到墓園散步,因為過年到處人擠人,嘈雜的賀歲噪音,電視台裡特別難看的春節特別節目,到處刻意張貼的紅色裝飾,刺眼的紅色新衣,都讓我內心煩躁受不了!我會到陽明山第一公墓漫步,那裡是過年期間最清靜的地方。在山林墓園中,我可以安靜省思一整年的生活,讓內心紛亂的聲音沉澱下來,重新去面對新的年歲。
對許多人來說,李教授的做法實在太另類。但對基督徒而言,遠離世俗的雜音,安靜地回顧過去一年自己的生命旅程和天主的眷顧,不就是一種送舊迎新的好行動麼?
  事實上,筆者年輕時偶而也會到聖味基墳場散步。在林立的墓碑上看到葬在那裡的人有老有少,有貧有富,就不禁問自己:人生的意義是甚麼?該追求的是甚麼?可留下些甚麼,不能留下的又是甚麼?如何不枉此生?這些省思,至今仍深深影響我生活的目標與動力,也帶給我信仰上的平安。這次帶朋友們再訪聖味基墳場,也是希望能與他們分享這番體會。
  據曾慶導神父說,聖依納爵建議做神操的人默想自己在臨終病床上的情景,因為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刻,人將會意識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該怎麼悔改。我想到一座天主教墳場參觀默想,也是異曲同工。
  聖味基墳場既原屬天主教墳場,就不免設有天主教聖堂。那聖堂名叫「聖彌額爾小堂」,於1875年由澳門政府撥款建造,是全澳門唯一以粉綠色為主色的哥德式小教堂。這聖堂雖小,但寧靜而氣氛莊嚴、祥和,是個祈禱的好地方。
  究竟聖味基和聖彌額爾有何關係?為何這兩個名字會放在一起?其實他們是同一位天使,是七位總領天使(Archangel)之一,亦被視為眾總領天使之首。彌額爾這名字的意思是:誰相似天主?它是希伯來語讀音Mīkhāʼēl的音譯,英文是Michael,英文發音是ˈmaɪkəl,音譯一般是「麥可」(國語)或「米高」(粵語)。Michael這名字在俗世也是響噹噹的:籃球巨星Michael Jordan,歌壇巨星 Michael Jackson 都是Michael。在英語裡,Michael亦簡化為Mike, Mikey, Mickey, or Mick。所以,米老鼠(或譯米奇老鼠)也是MichaelMichael的葡萄牙語是Miguel,發音比Michael更接近「彌額爾」,但在澳門這墳場卻被譯為「味基」,大概是因為譯者是以粵語譯音,且當時思高版聖經仍未出版,聖經人名並無統一的中譯參考依據。

  依據聖經和教會的傳統信仰,聖彌額爾有四項主要任務,其中一項是在信徒死後護送他們到天堂。聖經默示錄第十二章寫道:「天上就發生了戰爭:彌額爾和他的天使一同與那龍交戰,那龍也和牠的使者一起應戰,但牠們敵不住,在天上遂再也沒有牠們的地方了。於是那大龍被摔了下來,牠就是那遠古的蛇,號稱魔鬼或撒殫的。」另傳說教宗良十三世 (Leo XIII) 曾在神視中「看到了撒旦和牠指揮的魔鬼在世界到處將人領入地獄,而聖彌額爾總領天使則出現將其制服」(見 https://mountainandwater.wordpress.com/2015/09/29/stmichaelthearchangel/)。或許正因如此,許多天主教墳場均以聖彌額爾作主保,包括這聖味基墳場和前述的香港聖彌額爾墳場。大家下次到這些天主教墳場時,不妨和聖彌額爾多多攀談,說不定以後就「一路平安」。




聖味基墳場




聖彌額爾小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反對同性性行為就是反科學?

  《天主教教理》說「同性戀的行為顯示嚴重的腐敗,聖傳常聲明『同性戀的行為是本質的錯亂』,是違反自然律的行為,排除生命的賜予,不是來自一種感情上及性方面的真正互補。在任何情形下同性戀行為是不許可的。」(教理 2357 條) [1] 這說法常受到支持同性戀者駁斥,其中包括從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