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書房進補(四):甚麼是 buycott?


  Buycott是一種消費者行動,它是由buyboycott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新創名詞。Boycott是指透過拒買某種產品(或服務)或抵制某個企業、國家的產品(或服務),來表達對這產品或企業、國家的不滿和懲罰它們。Boycott,中文譯做「杯葛」(這純粹是音譯,和「杯」與「葛」一點關係都沒有),是歷史悠久的一種消費者行動。Buycott則是晚近才出現的名詞,中文尚無一致翻譯。
  Collins Dictionary這詞典的解釋,buycott是當消費者懷疑一個企業或國家違反道德時,對這企業或國家的產品的抵制行動。[1] 若僅如此,那麼buycottboycott並無差別。其實,buycott的行動及用意雖然「包括」抵制無良企業,但它更強調是透過購買行動來支持一個企業、國家,或一群生產者。而支持的動機往往是倫理或價值的認同。[2] 像是為支持小農與在地產業而發起「在地消費」(或稱地產地銷)運動,便是一例。
  隨著資訊發達(尤其是社群網路的興起)和認證標籤制度的推行,1990以後buycott的行動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成為消費者組織、環保團體等非營利組織支持善盡社會責任的企業或抵制無良企業的利器。所以也是時候給buycott一個中文名字了。
  筆者認為,buycott的中文譯名大概有三個選擇。一是「買葛」,這是音義兩譯,沿用「杯葛」而來,但不太容易望文生義。二是彷照維基百科對positive buying的翻譯,譯為「正面購買」;[3] positive buying並非一個很常見的用詞,定義仍不夠成熟。第三是「擇善而買」,這是筆者個人的創意翻譯,好處是望文生義,但也未必是最佳譯名。
  最後,在用詞上應注意buycott的重點在透過買來支持,而非利用不買來抵制。因此,可以說buycott 一家好的企業,不能說buycott 一家無良企業。只能說用buycott的手段來抵制一家無良企業,例如A是無良企業,我們可以利用只購買或多購買B公司(A的主要競爭對手)的產品來打擊A公司。


[1] A type of protest aimed at a company or country with dubious ethical standards in which consumers buy the products of another company or country. (https://www.collinsdictionary.com/dictionary/english/buycott)
[2] The opposite of a boycott: deliberately purchasing a company's or a country's products in support of their policies, or to counter a boycott. (https://www.yourdictionary.com/buycott) 亦可參考Rasche等人2017年合著的書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rategy, Communication, Governance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良知消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反對同性性行為就是反科學?

  《天主教教理》說「同性戀的行為顯示嚴重的腐敗,聖傳常聲明『同性戀的行為是本質的錯亂』,是違反自然律的行為,排除生命的賜予,不是來自一種感情上及性方面的真正互補。在任何情形下同性戀行為是不許可的。」(教理 2357 條) [1] 這說法常受到支持同性戀者駁斥,其中包括從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