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我的發現該有幾夥星?──如何正確標示統計結果的顯著性

  在寫作統計檢定的結果時,通常會以表格呈現有關的數字和其統計顯著性。但由於統計軟體的瑕疵,我們可能被誤導而作出錯誤的標示。要瞭解這問題,得從國際的論文寫作規範談起。

  按美國心理學會(APA)的寫作規範,要在表格裡和表格下方以特定的標註方式,標示顯著的水準。以表一的相關分析結果為例,會用一顆星標示顯著性(p值)小於0.05的結果,兩顆星標示顯著性小於0.01的結果,三顆星標示顯著性小於0.001的結果。表中後果意識和責任歸屬的相關係數是0.27,其p值未小於0.05,所以不加任何標示;責任歸屬和個人規範的相關係數是0.81,其p值小於0.001,故加上三顆星作為標示。

  表格的下方則列出所有在表內出現過的星級並說明其代表的顯著水準。本例由於表格裡一、二、三顆星都出現過,所以表下方就列出全部三種情況。如果表裡只出現過兩種星級(例如只有一和兩顆星),那表下方就只列出那兩種情況。餘類推。

以上本來是件很簡單的工作,但作者(尤其是首次寫論文的學生)如果直接參考統計軟體輸出的報表,將星號抄到論文裡,便可能犯錯。原因是有些軟體(例如某些版本的SPSS)在一些統計結果裡只會以一或兩顆星來標示結果,不會出現三顆星。

以下圖的SPSS相關分析結果為例,有統計經驗的作者在看到0.673, 0.766這些高相關和266這樣大的樣本數時,都會覺得這些係數的顯著性應該會超過 .001的水準(也就是p < .001),報表中應該出現三顆星才對。報表中這些係數的p值的確均小於0.001(報表裡會出現 .000,但寫作時必須寫p < .001,不能寫p = .000),SPSS卻只用兩顆星標示。嚴格來說,SPSS也沒錯,因為兩顆星包含了三顆星的情況(p < .01包含了p < .001),但這不符合APA的寫作規範。

  所以,在撰寫統計結果時,不能直接將統計報表中的星號抄到論文裡,必須細看報表的顯著性(p值),再依顯著性的大小決定星號的使用。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讀聖經要瞻前顧後

   八月四日我曾在這裡發布過一遍文章「最小兄弟」,提到我們讀聖經時偶而會忽略其中一些關鍵的字句,錯過經上較完整的意思。今天我想談另一個我們會忽略的部分,就是句子的脈絡。讀經和讀文章一樣,如果我們沒注意句子的上下文,往往無法捕捉到作者完整的意思。

   以若望福音為例,它記載著耶穌的臨別贈言「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但如果我們只注意到「命令」、「彼此相愛」這些字句,我們大概只會停留在以人間的互愛方式去愛,而不是以耶穌或天主的方式去愛。「彼此相愛」其實不算是「新」的誡命,但當我們把整句句子連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看見這命令的新貌:「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若十三34)對,耶穌的意思不僅是基督徒之間要彼此相愛,而且還要像耶穌愛人一樣彼此相愛。這就是新的、更進一步的要求。

   耶穌的愛和一般人間的愛有何不同?起碼有一點:無比的寬容。「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瑪十八21-22)而且不僅是寬恕,而且還要為得罪自己的人祈禱: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作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作嗎?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五43-48

   另一個有關脈絡的例子是來自其他三部福音(瑪竇福音、瑪爾谷福音、路加福音)。路加福音第八章說「因為沒有隱藏的事,不成為顯露的;沒有秘密的事,不被知道而公開出來的。」(路十八17)瑪竇福音和瑪爾谷福音也有類似的說法:「所以,你們不要害怕他們,因為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也沒隱藏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瑪十26)「因為沒有什麼隱藏的事,不是為顯露出來的;也沒有隱密的事,不是為彰明出來的。」(谷四22

   這些話在路加的上文是「沒有人點上燈,用器血遮蓋住,或放在床底下的,而是放在燈台上,為叫進來的人看見光明。」(路十八16),在瑪竇的下文是「我【耶穌】在暗中給你們所說的,你們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報告出來;你們由耳語所聽到的,要在屋頂上張揚出來。」(瑪十27),在瑪爾谷的上文是撒種的比喻和「耶穌又向他們【門徒們】說:『人拿燈來?豈是為放在斗底或床下嗎?不是為放在燈台上嗎?』」(谷四21)依據思高聖經學會出版的《思高聖經原著譯釋版系列:福音》的解釋,在這些的脈絡下,路十八17、瑪十26和谷四22都是耶穌吩咐門徒要像燈一樣光照人心,向全人類傳揚世界的真光──基督,讓隱藏、隱秘的事(天國的奧義)都向世人彰顯出來。它們不是指甚麼偷雞摸狗的事終有一天會東窗事發。

   真正指東窗事發的,是在路加福音另一處,那句子和路十八17的很相似:「但是,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也沒有隱藏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路十二2)該句的上文是「耶穌開始先對自己的門徒說:『你們要謹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即他們的虛偽。』」(路十二1b)放在這脈絡裡,「沒有遮掩的事……」這句話就是指暗中隱藏的醜事,以後終會被揭露。

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原罪新論》懶人包

   保祿(保羅)的羅馬書第五章常被用作討論原罪的根據,例如其中所說的:「罪惡藉著一人進入了世界,死亡藉著罪惡也進入了世界;這樣死亡就殃及了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但從亞當起……死亡卻作了王,連那些沒有像亞當一樣違法犯罪的人,也屬它權下」(羅五12-14)。但是,按Brendan Byrne神父的解釋,保祿這經文的重點並非原罪,而是借由亞當與耶穌的比較,凸顯耶穌救恩的豐富性。

   無論如何,傳統上對於原罪的一些概念的確引發了許多疑問。例如:人類都是由同一對男女繁衍下來的嗎?(從現代科學看,這機率微乎其微)最初人類所犯的罪,如何代代相傳並波及到八百竿子也打不著的每個人?對此,溫保祿神父在《原罪新論》一書裡有詳盡的整理,共寫了153頁。以下整理了書中一些重點(其中頁碼表示書中出處),幫助大家認識關於原罪的一些較近代的解釋。

   首先,「我們實在不知道頭一批人類有沒有犯罪,有沒有一個階段人類根本沒有犯罪。我們也不知道人類罪惡歷史何時並藉著誰的行動開始。」(p. 107)

   其次,原罪不是遺傳的──至少新近的解釋不認為它是經由遺傳的。那麼原罪又如何在人類之間流傳呢?溫神父指出四個管道或原因:

   ()透過空間的關係,互相影響。個人和各個團體的罪在倫理和宗教平面上也損害其他的人,例如有人因此成為窮人或受壓迫者,這些人「難以認清天主是一位慈愛而富於智慧的父親,且使人難以相信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p. 107) 在經濟全球化,人人活在地球村的現代,這種跨地域的影響尤其明顯。

   ()透過歷史的關係,互相影響。每個人都受到他的家庭、國家和民族的傳承與影響。這些影響包括風俗習慣、教育、政治、文化等。換句社會學的話說,我們都是「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產物。這些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壞的包括文化裡的偏見、民族間的仇恨、家庭裡的陋習等。

   ()人性。人類有相同的本性,這些本性有其優點,但同時也可能是缺點,甚至因為受到別人的感染而與天主(正道)疏離。例如,人類渴求自由,這份渴望可以幫助人擺脫一些不必要的束縛,追求理想與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過度地追求自由,又可能使人迷失自己。「所有人都渴求自由,因此當看到別人放縱自由而隨便行事,我們很容易羨慕他們的『自由』。那些不顧一切手段而得到龐大財富的成就,常常也對我們構成一個『誘惑』。」(p. 110)

   ()任何人的罪都對天主的計畫有所妨礙。天主希望所有人都能歸向一個大家庭,一起分享祂的生命,而不僅是個別地、毫無關聯地活著。「所以人類在天主前是一個整體。既然人類是一個整體,因而人類中的成員不但與他同時代及後代的人休戚與共,也與前代的人有極密切的關係,」「由於天主的教恩計畫,任何違背天主旨意的行為──罪,將涉及到所有的人,因為他妨礙教恩史之進展。」(p. 111)

   以上第四點提到的「人類的整體性」,是一個關鍵中的關鍵,因為它可以解釋為何即使人類最初沒有犯罪,那些人還是受到罪惡的影響。「因為我們賴前人之成就來生活,並且繼續完成前人所開創的事業或摧毀前人的功績,子孫懶惰與頹喪會使祖先之辛勞一筆勾消,得不到他們所努力的成果。因之,一個時期或一部份人類的失敗,無論此欠缺出現在人類開始時或以後,它都影響整個【救恩】計畫的實現。由是可見,假使某一階段的人沒有犯罪,但仍捲入在整個人類罪惡歷史中。」(pp. 111-112)

   如果將罪視為人與天主的關係疏離,我們或許更易理解上述這重逆向的、罪惡的牽絆。假如人類的祖先有在天之靈,那當他們看到子孫活在罪惡、痛苦和死亡中時,【註[1]】他們會不會也開始懷疑天主的仁慈,質疑天主造人的目的?這種懷疑就會讓這些祖先們與天主產生疏離。幸好藉著耶穌的宣講、行動、死亡和復活,人可以更深地認識天主的愛,相信天主願意與人和好。這個福音(好訊息)也可以讓祖先們釋疑。所以說,耶穌拯救的是全人類,不只是祂當時的或後來的,也包括祂降生成人之前的。

參考書目

Byrne, B. 原著,活水編譯小組譯(2017)。《羅馬書詮釋》。台北市:光啟文化事業。

溫保祿(1993)。《原罪新論》。台北市:光啟出版社。


[1] 這裡的死亡是指精神上的。聖經上雖說死亡是罪的後果,但那不是指生理上的死亡,也不是指永遠的死亡(下地獄),而是指精神上的死亡。「因著亞當所犯的罪,他失掉了聖德和義德,以及與天主美好的關係;由於失去原來與萬有之源的和諧,因而也與自己的存在喪失了和諧,這就是精神上的死亡。」(p. 86)

最小兄弟

  聖經是一本很有趣的書,每次讀它你都可以發現一些新的訊息,一些你之前讀的時候沒注意的啟示。最近我有機會重讀瑪竇福音第廿五章,就發現自己一直忽略了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字。

  該章有兩句耶穌的名句:「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瑪廿五40, 45)日前細讀的時候,我才注意到裡面談的是最小兄弟,而不只是小兄弟。(後來我發現許多人也和我一樣,沒注意那個「最」字)

  「最小」,不僅是窮困或一般的弱勢,而且還是最窮困、最弱勢,最容易被忽略的。這些人很可能是在社會上某一個角落,而不是我們身邊常遇到的人。有可能他們是窮人、病人或坐牢的人,亦可能是處在其他困境裡的人。例如被霸凌、孤立,而躲藏起來的人。耶穌要求我們關懷這些最小的兄弟,就是要求我們不僅要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而是還要注意、發現那些最容易被忽略,卻又最需要關懷的人。

  而當我們發現這些最需關懷的窮人、病人、坐牢的人和其他被忽視、壓迫的人,我們又該怎樣行動呢?很多時候最容易想到了就是捐款。但其實捐款是最廉價的行動:他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錢,有時反而是別人的慰問、陪伴和接納。我們願意花時間走近他們,瞭解他們的真正需要嗎?更進一步說,如果是他們的遭遇是不公不義的制度所造成的,我們願意站出來為他們發言,改變有關的制度嗎?還是但求心安理得,捐點錢就算了?

  耶穌沒有說捐款。祂卻將自己比作這些最小的兄弟(以現代的語言來說也包括最小的姐妹),並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裏,你們來探望了我。」(瑪廿五35-36)換言之,瞭解他們的真正需求,他們需要甚麼我們就給甚麼。

  耶穌也沒說只對最小的兄弟做,祂的意思是連最卑微、最容易被忽略的兄弟姐妹也要關心。對最小的兄弟做,就是對所有兄弟做。

反對同性性行為就是反科學?

  《天主教教理》說「同性戀的行為顯示嚴重的腐敗,聖傳常聲明『同性戀的行為是本質的錯亂』,是違反自然律的行為,排除生命的賜予,不是來自一種感情上及性方面的真正互補。在任何情形下同性戀行為是不許可的。」(教理 2357 條) [1] 這說法常受到支持同性戀者駁斥,其中包括從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