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天主霸道嗎?──聖經中陶工與陶土的比喻

  耶肋米亞先知書中有段話說:「以色列家,我豈不能像這陶工一樣對待你們﹖──上主的斷語──以色列家!看,你們在我手中,就像泥土在陶工手中一樣。」(耶十八6)保祿宗徒在羅馬書裡,也用陶工和陶器比較天主與人的關係。他說:「正如經上記載:『我愛了雅各伯而恨了厄撒烏。』那麼,我們可說什麼呢?難道天主不公道嗎?絕對不是!因為祂對梅瑟說過:『我要恩待的,就恩待;我要憐憫的,就憐憫。』……這樣看來,祂願意恩待誰,就恩待誰;祂願意使誰心硬,就使誰心硬。或者,你要問我說:既是這樣,為什麼祂還要責怪人呢?有誰能抗拒祂的意志呢?人呀!你是誰,竟敢向天主抗辯?製造品豈能對製造者說:你為什麼這樣製造了我?難道陶工不能隨意用一團泥,把這一個作成貴重的器皿,把那一個作成卑賤的器皿嗎?」(羅九13-15, 18-21

  有人認為,如此看來天主很霸道,人類只能任祂擺布。乍看之下確是如此,而從人神之間的實力差距來看,也是如此。但是天主對人真的任意行事,不顧人的感受或不理人是行善或行惡嗎?絕對不是!

  緊接著耶肋米亞上面那句話,耶肋米亞說:「我一時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決意要拔除,要毀壞,要消滅;但是我要打擊的民族,若離棄自己的邪惡,我也反悔,不再給他降原定的災禍。或者,我一時想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決意要建設,要栽培,但若她行我不喜歡的事,不聽從我的聲音,我也要反悔,不再給她所許過的恩惠。」(耶十八7-10)這裡的「反悔」(或回心轉意)是聖經作者用「有限」的人間語言來傳達那「無限的天主」的動念(詳本部落格前篇文章《天主殘忍嗎?》,並不表示天主會做錯決定。但更重要的是,這裡肯定天主是仁慈(願意寬恕改過自新的人)和公義的(對違反正義者收回祂的恩許)。

  至於羅馬書第九章,依《羅馬書詮釋》的解釋,旨在說明「恩許的運作,不能由人的回應,或人的善惡、功過來衡量,或加添改變。」[1] 而從寫作的脈絡看,這章的一個用意是回答猶太人對未受割損的外邦人也能得救的質疑,這點可以回溯到第三章。在第三章保祿提出一個修辭式的提問:「難道天主只是猶太人的天主嗎﹖【祂】不也是外邦人的天主嗎?是的,也是外邦人的天主!因為天主只有一個,祂使受割損的由於信德而成義,也使未受割損的憑信德而成義。」(羅三29-30)陶工與陶土的比喻主要在說明「祂願意恩待誰,就恩待誰」(羅九18a)和「蒙召並不在乎人願意,也不在乎人努力,而是由於天主的仁慈」(羅九16),也就是因信成義(基督教稱「因信稱義」)的道理。

  不過,羅馬書第九章第18節的下半句,的確會讓讀者有「人只能聽天尤命」,甚至有「神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感覺。和那下半句「祂願意使誰心硬,就使誰心硬。」(羅九18b)類似的話也在出谷紀(出埃及紀)出現過多次,說「上主使法郎心硬」,不肯放以色列人離開。

  有關「上主使法郎心硬」的問題,程明聰神父解釋說,「舊約對天主的認知要到新約天主自己藉着耶穌的啟示才達完滿。所以,很多時候舊約中表達的方法,如人性化天主,都會令我們很困惑;如說天主有手有腳,或說天主會反反覆覆等等……在頭五災,【聖經說】是法郎自己決定心硬,拒絕天主的要求的。要由第六災開始,才說天主令他心硬。由此可以說:法郎是自願先選擇心硬的,並不是因為受天主的神力所逼使的,所以他必須為自己的心硬承擔後果。」(https://askfrfrancis.org/qa/why-god-hardened-pharaohs-heart

  我也聽過另外兩個解釋。一是希伯來語中那「使法郎心硬」的「使」字除可解作「造成」(cause)之外,亦可解作「容許」(allow)。換言之,天主只是容許或放任法郎心硬。另一解釋是當時的猶太人遇到難以解釋的事,例如為何法郎如此冥頑不靈,就往往以為那是天主操作的緣故。總之,不能只從字面解釋「天主使人心硬」這類說法。而保祿說「祂願意使誰心硬,就使誰心硬」,可能也只是為了突顯天主的完全主權。

  至於保祿對器皿貴賤的說法,我同意我們都是天主的器皿,但不認為從天主的角度器皿有貴賤之分。「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創一31)我自己家裡有一組朋友送的法藍瓷杯盤,既漂亮又昂貴,但也因此捨不得用,只放著觀賞──講難聽一點是束之高閣。我每天用的,是一個不到台幣一百五十元的瓷杯。每天我握在手裡、貼在咀上,給我水喝的是這個便宜的杯子。那一個杯子才是我的寶貝呢?

  我們自喻為卑賤的器皿,是為了謙卑。但只有當我們視人為貴重的器皿,才會尊重每個人(包括自己)的價值、尊嚴和生命。


[1] Byrne, B.著,活水編譯小組編譯(2012)。《羅馬書詮釋─附研經指南》。光啓文化事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反對同性性行為就是反科學?

  《天主教教理》說「同性戀的行為顯示嚴重的腐敗,聖傳常聲明『同性戀的行為是本質的錯亂』,是違反自然律的行為,排除生命的賜予,不是來自一種感情上及性方面的真正互補。在任何情形下同性戀行為是不許可的。」(教理 2357 條) [1] 這說法常受到支持同性戀者駁斥,其中包括從生物學...